close

20090227182110-LAYOUT.jpg 

 

 

圖片轉貼自http://www.tvbs.com.tw/FILE_DB/PHOTO_DB/2009/02/27/20090227182110-LAYOUT.jpg

 

親愛的茱莉亞羅伯茲終於現身大銀幕,不過他這次扮演的角色鏡頭並不很多,卻是非常核心的人物。她的出現讓整個畫面變得柔和許多,也創造出很多爆點。

 

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拍攝一些家庭錄影帶,尤其是少子化之後據說照相機還有攝影機的需求量也開始增高,很多家庭為了這個寶貝的生命而添購任何可以記錄這美好時光的機器,用人工的技術去牢記每一個變化,還有每一種姿勢。不過這似乎都是用來記錄笑容的,眼淚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我們的眼淚該如何記錄?

 

難道我們的人生只剩下錄影帶裡面的笑容,其他都是痛苦嗎?所以才要特別記著歡樂的時光,而我很少拍照,因為我總認為快樂的笑容不應該只存在機器裡面,讓我們可以懷念。創造當下的笑容難道不是更加重要?

 

主角麥克也是一位作家,他選擇用文字故事來記錄自己的眼淚。父親是一位英 文系 教授(等於我們的中 文系 教授),是一位作家也是學術界權威性的代表人物。而他與父親之間似乎一直有著難以解開的糾結,父親看起來就是很明顯的太陽神經叢輪過度運作的類型,他會用很多冠冕堂皇的字距還有長篇大論來掩飾失控情緒(臍輪),久而久之父親就變得非常易怒,情緒化甚至容易暴怒,這樣類型的人如果不知道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會令身邊的所有人受傷難過,越希望改善這狀況的人就會受傷越深。這也是皇帝牌與巴哈花精的葡萄藤負面的作用。所以他在麥克童年的成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傷痛,成為一種夢魘。

 

而麥克呢?他的太陽輪無法獲得足夠的父親能量,所以他成為一個情緒很多而且充滿想像的人(他是一個言情小說家),他只能從母親身上獲得能量以及安慰,他拒絕受限也抗拒規矩,假裝自己玩世不恭。所以他在母親的葬禮後可以放肆的逸樂,因為他心中的門早就在童年時期關上,緊緊的絲毫無法動搖。

 

母親的過世成為電影最重要的轉折點,我曾經看過一部作品,他寫著一個想法:家庭裡面的淤結,往往需要用一條珍貴的命來換。母親原本是要慶祝多年前終止的學業繼續,但是卻意外身亡於父親的憤怒超速駕駛,小外甥的衝出撿球,我相信這一切都是有安排有原因的。這個死亡讓全家人有機會面對各自在內心裡面深埋許久的秘密以及沈痛,一點一點隨著療癒小外甥驚嚇過度的內心以及自責的心情而緩緩打開。

 

在療癒的過程中,我們將一切發生視為重要訊息。母親的過世成為父子之間的療癒石,像石頭族群給薩滿們的教誨一樣,如衝撞般的進入生命,重新連結我們與生命課題的關係,你無可逃避。

 

在這裡我們看見家庭暴力將會在孩子身上留下多少痕跡,多嚴重而真實的傳遞。苛責與嚴教已經無法成為教育下一代的方式,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但是在舉手打人之前我們有沒有給過自己幾秒鐘想一下後果。麥克的父親望子成龍的心情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不過激進的手法與嚴格的標準,是無法成就孩子的。我們看見麥克童年曾經掄起棍棒說要殺了父親,我想這一幕應該會驚嚇到許多父母。

 

從分析溝通學派的理論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學習方式是直接傳遞的,孩子會在父母身上學習到最原始的溝通方式,父母親愛吵架,沒有孩子不吵架的,父母親關係越好,孩子未來與團體或伴侶之間相處也通常越融洽。這是有統計根據的,我們都是孩童的守護者,就連我們傳遞出的身體訊息都會是孩子重要的學習依據,回想一下阿甘正傳最後,父子兩人一起歪頭的畫面,你就會深刻瞭解我們如何影響我們的孩子!

 

關鍵的那本麥克新書:花園裡的螢火蟲,似乎就是一種光明如星光一般的產生,呼應片中麥克朗誦那一首詩,也是使父子關係降到冰點的那首詩,整體呼應了重要的主題。螢火蟲很像星星但不是星星,我們是父子,我們很像但卻完全不一樣。這不就是麥克與父親之間的問題糾結,身為孩童守護者的大人們,請記得孩子跟我們很像,但是卻完全不一樣,你無法決定他要當螢火蟲還是星星,但是學著欣賞他們閃耀的光芒。

 

孩子們,或許你現在無法從影片裡面思索什麼,但是也請記得有時候大人的愛會扭曲,我們彼此都在學著怎樣愛人,不是嗎?

 

今年連續出了好多部與教育相關的影片:我和我的小鬼們,心中的小星星,花園裡的螢火蟲都是在討論教育,成人與孩子們的關係議題,都很值得大家去看看,或許這會是自我療癒的一扇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er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